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家發改委昨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國家發改委發言人李云卿表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進,今年以來,隨著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的不斷顯現,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進。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明顯回升,待售面積持續下降。
經濟之聲記者初日對新聞發布會的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
初日:投資在穩增長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基礎設施投資,一個是制造業投資,一個是房地產投資;A設施的投資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所以它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亮點,是唯一對整體投資貢獻率上升的領域,這也就意味著房地產投資的增速并沒有提高。在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的零售中,家具、建設以及裝璜材料類零售額的增速比上一季度分別提高了1.1%和1.6%。在穩增長的多項舉措實施之后,包括調降住房首付比例和交易環節稅收,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明顯回升,待售面積持續下降,上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了349萬套,完成了全年目標的42%,新開工的是455萬套,完成了全年目標的61%。
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9%。商品房銷售額增長10%,而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9.2%;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9.3%。一漲一跌之下,可見二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回暖的勢頭十分強勁。是什么原因讓二季度的房地產市場如此升溫?是央行的政策嗎?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上海某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對此進行了解讀與評論。
楊紅旭:現在還不能這么說,因為房地產的指標有很多。有些是領先指標,有些是同步指標,還有一些是滯后指標。其中房屋的成交量,包括成交價格是領先指標;而土地的購置量,包括新開工量,是房屋市場后變化的指標。上半年的房屋價格已經反彈了,等到了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我們全國的房企購地量和新開工量都會有所好轉。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我們整個經濟是有關系的,投資的內涵主要包含兩塊,一塊是購地的金額,一塊就是新開工的建設成本,所以房地產的投資振幅現在還沒有見底,因為購地和新開工的兩個指標還沒有見底。我預計未來的一至二個季度內,購地、新開工和投資三個指標都可以見底,明年一定是一個反彈的格局。
因為我們是市場經濟,首先是需求發生變化。只有人們購房的熱情被激發,房子好賣了,開發商們才會去購地。目前很多開發商還是在去庫存,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中小企業。
經濟之聲:今天住建部網站上發布了: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取消建筑智能化等4個工程設計與施工資質有關事項的通知。行政審批事項的簡化對房地產市場來說,是否會降下一些成本?
楊紅旭:我認為成本會下降,因為這是行政管理的成本,如果行政審批事項的數量很多,企業在某些方面及某些領域開展工作就會受到一些制約,成本會相應提高,所以國務院改革的大趨勢,就是減少行政審批。因此,在住建部方面,在房地產領域,進一步減少行政干預和行政審批的事項是有利于降低開發企業成本的,同時也有利于降低買房成本。
經濟之聲:最近多個地方政策繼續支撐樓市改善。天津出臺新規,允許“住改商”,有助于激發市場活力。北京計劃上調公租房租金補貼力度。沈陽出租房屋實行“八稅合一”的綜合征稅,稅最高可降7成。同時,我們也觀察到深圳個人住房貸款出現收緊。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一二線城市是否還會向好?這樣的勢頭會向三四城市擴散嗎?
楊紅旭:整個房地產的政策是趨于放松的,中央層面的政策已經出臺的差不多了,地方政府還在持續計劃和落實。從整體看來,這都有助于市場進一步加快反彈,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樓市在繼續回暖和復蘇。我認為明年上半年還是會往上走,如果房價反彈過高,是容易導致新的收緊政策。我們還要看CPI是否會上升,因為豬價現在已經開始上漲,漲上去的話,如果明年出現通脹,整個貨幣也會隨之收緊。因此,我們既要關注房價的高漲程度,也要關注CPI的高漲程度。這兩點分別決定樓市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否會緊縮,如果這兩個政策同時收緊,樓市又會開始調整和降溫。
金融時報報道:最新數據顯示,個人購房貸款與房地產貸款余額同創歷史新高。不僅如此,多項金融數據與銷售數據共同指向房地產銷售端回顯。分析人士認為,各方面因素對供給端影響的滯后效應也將逐步顯現,預示著下半年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內房地產行業都有繼續增長的可能性。
21世紀經濟報道: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李巧玲表示,房地產市場的悲觀預期已有所改變,部分城市成交量出現反彈。隨著市場回暖,在一線城市以及部分需求量較大的二三線城市,房企庫存及銷售回款各方面的壓力將得到緩解。但對于庫存壓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來說,短期內去化壓力依然巨大。今年房地產市場整體處于比較寬松的政策環境中,預計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整體或將逐漸走出低谷。